寬恕的必要
所有的情緒都源於不願意寬恕。如果我們願意為自己的生命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,就不會去責怪別人,怨恨別人。責怪與怨恨會讓我們失去力量,當我們責怪怨恨他人時,就是不為自己負責。長期積壓的怨恨、批判、和罪惡感,會讓我們的身體和生命出現狀況。
為什麼我們需要寬恕?寬恕是通往愛的道路,寬恕能夠化解怨恨。寬恕意味著放下,放下怨恨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平靜。寬恕能讓我們從過去得到解脫,從困頓中解放出來,讓寬恕者與被寬恕者彼此都能得到自由。
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,我們有可能創造出我們與父母親類似的相處模式。如果我們的父母親不知道如何愛自己,就不可能教我們如何愛自己。假使父母曾經傷害過我們,有可能他們曾經也被傷害過。嘗試去了解父母的童年,我們就更能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,相信我們的父母在當時已盡力做了最好的選擇。
我們無法改變過去曾經發生的一切,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過去的想法,我們可以選擇面對,也可以選擇視而不見的逃避,我們可以選擇怨恨,也可以選擇原諒放下,但我們卻無法逃避自己正在過的生活。我們不要把昨日剩餘的殘渣做成今日的食物,我們不要再受困於痛苦的過往經驗。過去的想法或信念如果已經不再適用,就把它放掉吧。
事實上,我們有更大的選擇權,更適合的可能性。如果我們能夠指揮內在的動力,那麼我們就能夠毫不費力地得到外在的結果。
抒發情緒的方法: 聖嚴法師:「面對它,接受它,處理它,放下它。」
I 寫日記
日記是我們沉默的衷心伴侶,無論我們有什麼情緒,在任何時刻,它都默默傾聽我們的聲音,尤其在孤單的時候,它更給出溫暖的支持。
在日記裏寫下內心真實的想法,感受與夢想,誠實的面對自己,並從中看到隱藏的自己。日記是表達情緒的最佳出口,寫出當下感受即能抒發情緒。它可以幫助自己集中注意力,聚焦問題,將問題理出頭緒,尋求新的解決方法。它也可以是探討自我的線索與管道,透過不斷自我重新省察所記錄的一切,回顧我們的人生,如同電影倒帶,我們能發現成長過程所下的決定,進而發現並掌握自己的情緒源頭,最終便能看清楚不斷重複的行為模式和生命模式,繼而穿越它們﹗
II 寫信
(不必然寄出去)請求原諒與寬恕的治療力量是驚人的,接受道歉和主動認錯的人都能得到療癒。願意道歉的人終於可以移除內心長期背負的重擔,釋放內疚感與悔恨。願意寬恕的人也可以停止因別人錯誤對待而不斷折磨自己的行為,放下怨恨與報復心。
寫封信給曾經傷害自己或被自己傷害的人,確實表達事件發生當下我們內心的真實感受,可以鉅細靡遺的寫下事件的過程。方法是:不要以質問方式說:「你怎麼能...?」 或 「為什麼這樣對我...?」等等, 這種表達方式只會讓自己加強受害者的角色。 相反的,我們可以用肯定的口氣以「我」字來陳述, 例如:「我很氣你做...」 或「 我不喜歡你做...」等等。
III 心念對話
想像那個曾經傷害我們的人就坐在前面,閉目專注的回想事件發生的情景,跟對方說出在事件發生當下我們的真實感受,不管是憤怒悲傷,或是任何的感覺受傷,毫不保留的告訴對方,並適時抒發自己的情緒,允許自己痛哭,表達憤怒,吶喊搥打...,讓曾經感到受傷的情緒過去。
有可能我們不願意或沒有勇氣面對曾經受傷的過去,甚至直接切斷感覺,但是只要我們有意願改變,願意寬恕或請求原諒,讓事件真正的過去,我們才能打從心底真正的快樂起來,這個心念對話方法,可以不斷的重複練習,直到我們的內心感到平靜。
運用以上三種方法持續的做情緒處理,當我們願意寬恕對方時也等於放過自己,不再折磨自己,唯有如此,我們的內心才有可能清空所有的負面情緒,迎接更大的豐富到來。
為什麼我們需要寬恕?寬恕是通往愛的道路,寬恕能夠化解怨恨。寬恕意味著放下,放下怨恨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平靜。寬恕能讓我們從過去得到解脫,從困頓中解放出來,讓寬恕者與被寬恕者彼此都能得到自由。
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,我們有可能創造出我們與父母親類似的相處模式。如果我們的父母親不知道如何愛自己,就不可能教我們如何愛自己。假使父母曾經傷害過我們,有可能他們曾經也被傷害過。嘗試去了解父母的童年,我們就更能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,相信我們的父母在當時已盡力做了最好的選擇。
我們無法改變過去曾經發生的一切,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過去的想法,我們可以選擇面對,也可以選擇視而不見的逃避,我們可以選擇怨恨,也可以選擇原諒放下,但我們卻無法逃避自己正在過的生活。我們不要把昨日剩餘的殘渣做成今日的食物,我們不要再受困於痛苦的過往經驗。過去的想法或信念如果已經不再適用,就把它放掉吧。
事實上,我們有更大的選擇權,更適合的可能性。如果我們能夠指揮內在的動力,那麼我們就能夠毫不費力地得到外在的結果。
抒發情緒的方法: 聖嚴法師:「面對它,接受它,處理它,放下它。」
I 寫日記
日記是我們沉默的衷心伴侶,無論我們有什麼情緒,在任何時刻,它都默默傾聽我們的聲音,尤其在孤單的時候,它更給出溫暖的支持。
在日記裏寫下內心真實的想法,感受與夢想,誠實的面對自己,並從中看到隱藏的自己。日記是表達情緒的最佳出口,寫出當下感受即能抒發情緒。它可以幫助自己集中注意力,聚焦問題,將問題理出頭緒,尋求新的解決方法。它也可以是探討自我的線索與管道,透過不斷自我重新省察所記錄的一切,回顧我們的人生,如同電影倒帶,我們能發現成長過程所下的決定,進而發現並掌握自己的情緒源頭,最終便能看清楚不斷重複的行為模式和生命模式,繼而穿越它們﹗
II 寫信
(不必然寄出去)請求原諒與寬恕的治療力量是驚人的,接受道歉和主動認錯的人都能得到療癒。願意道歉的人終於可以移除內心長期背負的重擔,釋放內疚感與悔恨。願意寬恕的人也可以停止因別人錯誤對待而不斷折磨自己的行為,放下怨恨與報復心。
寫封信給曾經傷害自己或被自己傷害的人,確實表達事件發生當下我們內心的真實感受,可以鉅細靡遺的寫下事件的過程。方法是:不要以質問方式說:「你怎麼能...?」 或 「為什麼這樣對我...?」等等, 這種表達方式只會讓自己加強受害者的角色。 相反的,我們可以用肯定的口氣以「我」字來陳述, 例如:「我很氣你做...」 或「 我不喜歡你做...」等等。
III 心念對話
想像那個曾經傷害我們的人就坐在前面,閉目專注的回想事件發生的情景,跟對方說出在事件發生當下我們的真實感受,不管是憤怒悲傷,或是任何的感覺受傷,毫不保留的告訴對方,並適時抒發自己的情緒,允許自己痛哭,表達憤怒,吶喊搥打...,讓曾經感到受傷的情緒過去。
有可能我們不願意或沒有勇氣面對曾經受傷的過去,甚至直接切斷感覺,但是只要我們有意願改變,願意寬恕或請求原諒,讓事件真正的過去,我們才能打從心底真正的快樂起來,這個心念對話方法,可以不斷的重複練習,直到我們的內心感到平靜。
運用以上三種方法持續的做情緒處理,當我們願意寬恕對方時也等於放過自己,不再折磨自己,唯有如此,我們的內心才有可能清空所有的負面情緒,迎接更大的豐富到來。